Tuesday, September 28, 2010

Friday, September 24, 2010

這才是人生 (曹興誠)曹興誠在台北演講時,有學生問他關於生涯規劃。
他答說一生從不生涯規劃 ,只做好眼前一、兩年內的事十歲的我,面對天真的隔壁小女孩,她說:「大哥哥,長大後我要嫁給你,我會對你好,以後你就會知道。」

二十歲的我,面臨聯考的挫折,只聽見父親說:「大頭,不努力考上好學校,將來怎麼找到好工作,現在貪玩,以後你就會知道。」

三十歲的我,第一次相親,媒人告訴我:「小嬋是個好女孩,聰明、孝順,會煮一手好吃的飯菜,娶了有幫夫運的她啊,會好運一輩子,以後你就會知道。」

四十歲的我,收到滿是紅色的體檢報告,醫師告訴我:「大頭先生,你應該少應酬,少抽煙喝酒,少吃肉類和生猛海鮮,多運動,作息要正常。你要再不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以後你就會知道。」

五十歲的我,喝了自己兒子的喜酒,鄰座的阿尚告訴我:「親家!呷你恭喜呵!娶一個水媳婦,啊嗯哥(可是)欠腳的媳婦派管(能幹的媳婦難管),以後你丟摘啊啦(以後你就會知道)。」

六十歲的我,參加了同學的葬禮。看到浮雲蒼狗,它彷彿告訴我:「......以後你就會知道.......。」現在的我,只擁有一本相本夾著幾張泛黃的照片;幾張忘記要寄出、也不記得要寄給誰的情書;幾件參加過無數喜喪的西裝;一紙成績單包著數十年努力後的退休金;還有一直陪在自己身邊的老伴。

我告訴我自己:「其實,你很富有;所以,把握當下,珍惜一切,努力為人群去付出,至於以後,你根本不須知道。」忙的時候,想要休息;渡假的時候,想到未來。窮的時候,渴望富有;生活安逸了,怕幸福不能長久。該決定的時候,擔心結果不如預期;看明白了,後悔當初沒有下定決心。不屬於自己的,常常心存慾望;握在手裡了,又懷念未擁有前的輕鬆。「生命若不是現在,那是何時?」

「能隨心所欲的去過生活,這才是人生!」路已盡頭,該轉彎了今天在報紙上看到一篇女生寫的文章,讓我感觸很深,她因為初戀的失敗,一直離不開失戀的痛苦而有輕生的念頭,在她想自殺的那一剎那,她看到了公車上有的一小段詩,詩的內容就有這麼一句:『不是路已走到盡頭,而是該轉彎了!』而讓她拋棄了輕生的念頭。最後她寫說:大二的我,被一個不速之客擾亂了平靜的生活卻也不經意的被另一個不速之客救贖了。生命中總有挫折,那不是盡頭,只是在提醒你,該轉彎了。『不是路已走到盡頭,而是該轉彎了!』 這句話其實很有意思!當你遇到一件事,已無法解決,甚至是已經影響到你的生活、心情時,何不停下腳步,暫時的想一想是否有轉闤的空間,或許換種方法,換條路走事情便會簡單點。

但通常在那一刻,我們並來不及想到這些,是一昧的在原地踏步、繞圈,讓自己一直的陷在痛苦的深淵中,生命中總有挫折,那不是盡頭,只是在提醒你:該轉彎了!放手不代表承認失敗,放手只是為自己再找條更美好的路走! 『做好手邊的事,這就是人生。』

Wednesday, September 01, 2010

感覺這支廣告真的很感人

你有多久沒有好好幫身邊最心愛的人留下不可磨滅的身影?

再多都不夠,總還希望能再多些回憶與身影~~~,
以不致於在最心愛人已離去時,才獨留下濃烈的遺憾
.

請你按下用心看完

Tuesday, August 31, 2010

康熙看病 值得一看


康熙皇帝得了一種怪病,宮中御醫把所有的名貴藥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見病情好轉,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藥。

這天,康熙獨自出宮微服夜遊,來到一條街上,發現有一個小藥鋪。此時,已是夜深人靜,小藥鋪裡卻燈火通明,還聽到那裡傳來琅琅的讀書聲。
康熙心想,宮中御醫不過是一些庸才,沒有什麼真本事,真正的人才還是在民間。自古道:小藥鋪內有人參。我何不來這裡看看?於是,康熙便上前敲門。
進屋後,康熙見一個四十多歲的人正在燭光下夜讀,猜想,他一定是這小藥鋪的郎中了。
郎中見有來客夜訪,便問:「閣下深夜造訪有何見教?」
康熙說:「深夜登門,多有冒昧。只因我得一怪病,渾身發癢,遍體起紅點子。不知是何原因?請了好多名醫,都沒有治好,先生能不能給看一看?」
郎中說:「好,請你脫去上衣,讓我看一看。」康熙脫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說:「閣下不必擔心,你得的不是什麼大病。只是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長期吃人參,火氣上攻,因此起了紅點子,以致發癢。」
康熙問:「此病能根治嗎?」
郎中很肯定地說:「不難。只要用些藥就會好的。」說著,便伸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個罐子,鋪開一個包袱,把罐子裡的藥全部倒出來,足有七、八斤重。
康熙不覺一愣,說:「先生,這麼多藥,我一次要吃多少才行?」
郎中笑道:「這是大黃,不是讓你吃的。你拿回家去,用這八斤大黃,煮水百斤,放入缸內,等水溫適中,便入缸洗浴,少則三次,多則五次,即可痊愈。」
康熙心想:宮中御醫那麼多奇方妙藥都不管事,莫非他這不值錢的大黃能治好我的病?郎中見康熙面有疑色,便笑著說:「閣下請放心,我絕不會訛你錢財,這藥你先拿去一用,治不好病,我分文不收。」
康熙說:「好,若能治好我的病,定有重謝。」康熙回到宮中,按郎中所囑,如法洗浴。
果然,他下到浴缸中,就頓時覺得渾身清爽、舒服,妙不可言。連洗三遍之後,竟然全身不癢,再一細看,身上的紅點子一個也沒有了。
康熙十分高興,第四天又微服來到小藥鋪。郎中一見康熙面帶笑容便知他的病全好了,於是故意說:「閣下今天是送藥錢來的?」
康熙說:「正是。先生,你說要多少錢?」
郎中哈哈大笑:「見笑了,那天晚上見你半信半疑,我才故意說治不好病分文不收,如今病好了還是分文不收。我見你氣宇非凡,只想跟你交個朋友罷了,請問,閣下尊姓大名?」
康熙微微一笑:「學生姓黃,字天星,一介書生。」郎中一聽高興地說道:「我叫趙桂堂,也是一個窮書生。父親立志讓我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可誰知天不遂人願,多次名落孫山,如今只好在京城開一個小藥鋪,一面行醫,一面攻讀,希望有朝一日能來個魚躍龍門。」
康熙說道:「趙兄,常言說,榜上無名,腳下有路。依你高超的醫術,我可以力薦你進宮擔任御醫,豈不是魚躍龍門了嗎?」
趙桂堂笑了笑說:「你錯了。我以為,行醫者應為普天下百姓著想,為他們排憂解難。進皇宮當御醫,儘管享盡榮華富貴,可不能為天下老百姓治病,非我所願,醫有何益?」
康熙一聽,不禁說:「趙兄的德才令我佩服之至。仁兄,請恕我直言,既然你屢考不 中,何不安下心在醫道上大展前程?」
趙桂堂說:「我也是這麼想呀,只是行醫也非易事,我沒有這麼多的本錢,空有凌雲之志,也難有大的發展前程。老兄,你若日後發了大財,資助我一把,幫我建一座大藥堂,也算我沒有白給你看一次病。」
康熙一聽毫不猶豫地說:「若真要建藥堂,叫什麼名字好呢?就叫同仁堂吧,你看這個名字怎麼樣?」
趙桂堂見他當真,便笑著說:「剛才我是一句玩笑話,你莫當真。再說,建大藥堂需一大筆錢,誰知道你何時才能發大財呢?這是雲彩邊上的事,遠著哩。」
康熙說:「眼下不妨試試。」說著從桌子上拿起筆來,順手寫了一張字條,又蓋上印章,然後說:「趙兄,明天你到內務府衙門去一趟,那兒有我的一位朋友,說不定真能管事。」說完,告辭而去。
趙桂堂看著匆匆離去的黃先生,心想這還是個怪人呢。第二天,趙桂堂忍不住好奇的拿著字條找到內務府衙門,遞上字條不一會兒,就出來一個太監,把趙桂堂領進門內,走過一所院子後,又來到一個大屋子前,太監打開屋門,朝裡一指說:「趙先生,這些夠不夠你的藥錢?」
趙桂堂定眼一瞧,不由大吃一驚,只見滿屋子全是白花花的銀子,他一下子呆在那兒。這時,只聽太監說:「趙先生,萬歲爺有旨,你給他看好了病,分文不收,他要送你一座同仁堂,你如願以償了吧。」
趙桂堂這才如夢初醒:原來自己並不介意要跟他交個朋友的黃兄,竟是當今皇上,真後悔當初自己的荒唐,怎麼一點兒也沒有察覺出來。
果然,沒過幾天,一座大藥鋪拔地而起,取名「同仁堂」。
趙桂堂搬進新居開業典禮之時,怎麼也沒想到康熙皇帝竟親自前來祝賀,慌得趙桂堂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
康熙笑著說:「你莫要心慌意亂,你的藥錢我可是還上了,下次再看病,你仍得分文不收呀。」
從此之後,北京城便有了一個很有名氣的「同仁堂」大藥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讀者的話:
看病一定要對症下藥,若沒有對症下藥的話,再好的藥亦是無法幫人治病的,所以不要小看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人就像藥材一樣,一生下來必有其用處,若能將自己放在「對」的地方,定能充份發揮自己的能力,就像故事中康熙的病,用盡各種珍奇 的藥草都無法治好,卻被便宜易取的大黃給治好來。
在看這篇故事時,很感佩故事中的趙桂堂醫生,當一個人面對能飛黃騰達的時候必定歡喜不已,但他卻想到,若他進宮後,宮中只不過眾多醫術高超的醫生又多了一個罷了,而天底下的病人卻少了他這麼一位賢能的醫生,若自己的能力很強時,是願意只為幾個人服務賺取高額的金錢,還是願意為更多的人服務,卻賺少少的薪水…
小愛的人為了自己、家庭…而大愛的人是為了世人…
一般人實在很難想像自己會選那條路…而親愛的讀者您呢…您會選那個 ^^。
好文章推薦您共賞!
修心
匆匆趕去聽一場演講,趕路中心情焦躁起伏。 好不容易到了會場,喘息未定中,看到了自己的愚痴。去聽演講,不是要安頓身心嗎?怎麼把自己弄得急躁不安?
人常陷在情境中,反而忘了做事的目的。我們為求更好的生活品質,追求更多的成就,疏忽追求過程中,心要清楚明白,安定快樂,才是真正的成就。不禁想起一則廣欽老和尚的故事
承天禪寺起建的時候,一天來了很多工程人員及工程車,寺裡負責監工的師父正忙得不可開交,老和尚突然叫住他,請他進屋去磨剃頭刀。他愣住了,這是怎麼回事?早不叫磨,晚不叫磨,偏在此時磨刀,外面有這麼多工程人員正等著處理事情呢!他心裡急得不得了,可是師命難違,只有遵命進屋磨刀三兩下。
廣欽老和尚一看,喝斥道:「你看,隨隨便便磨的,刀兩邊沒有磨到;你的心不平,所以磨出來的刀子也不平。」這位師父心裡很急,一聽,趕緊再去磨了一次拿給老和尚看,廣欽老和尚又喝斥他:「一看便知是做表面工夫,隨便應付而已,你並沒有重新磨過,這刀是補磨的。」這時,老和尚拿出自己的剃頭刀,又平又漂亮。因為老和尚的心是平的,靜的,所以磨出來的刀一如其心。廣欽老和尚道:「工作再忙,也要保持一顆平靜的心,我們工作是在修心,並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
人的心隨境而轉的力量太大了,心要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做自己心的主人,實在很不容易,需要老和尚的棒喝,才能看到自己。所以我們必須不斷的、徹底的提醒自己。
我們常常陷在事情裡面,心是不安的、急切的,手裡做著這件事,心裡擔心著別件事。不斷的想要得,想要做的很多,想做得更好,超過自己所能負荷,就是「貪得」。當洗碗時,急切的要趕快洗完,好去做其他有意義的事。因為潛意識裡認為它是「無用」的小事。
其實每一刻都是生命的片段。生倏忽數十載,回首過去,只留下記憶已矣,所得到的其實也只有現在這一刻的感受。當下這一刻是美好的,是確實可以掌握的。每一刻,心都是平靜的,一生就是美好的。
一轉念,當下就不敢輕忽洗碗這一刻的生命,即刻專注在眼前的事情上,心就靜了,安了。趕路時,也要提醒自己-專注在每一踏步上,如禪師所說:「要照顧腳下」收起紛亂的思緒,注意步伐的韻律,和諧。很奇妙的,心靜了,呼吸自然就流暢均勻,身心也舒暢起來。活在當下,當下並不是現在的時候、環境,而是保持一顆平靜的心。
讓別人快樂是一種慈悲;讓自己快樂是一種智慧
(轉寄資料來源:Candy)
一個“放”字千般哲理

有一種養心方法叫“放下”
擅樂者希聲,養心者留空。
何時放下,何時就會獲得一身輕鬆。

有一種處事方法叫“放棄”
獲得幸福的不二法則是
珍惜所擁有的,放棄無法擁有的。
重要的是放棄之後就不要悔恨。

有一種辦事方法叫“放置”
今天無頭緒可能明天有條理,
因為事緩則圓,事緩就有變。

有一種管理方法叫“放手”
有條有理地調動大家的積極性,捆住了手腳當然就無活力而言。

有一種思考方法叫“放飛”
放飛思緒才會天馬行空。創造源於想像,想像力遠比知識重要。

有一種表達方法叫“放聲”
若不影響他人,不妨放開喉嚨。需要注意的是,放聲之後應知道何時收聲。

有一種觀察方法叫“放眼”
放眼之處皆風景。目力所及可見銀河星瀚、高山流水、雲卷雲舒…。

一個“放”字,千般哲理。
運用得好,會使複雜的生活回歸簡單,紛亂的思緒回歸明晰,浮躁的心境回歸淡然。
“放”作為生存之態,是化繁後的睿智,是畫龍後的點睛,是深刻後的平和。

梭羅說:“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能夠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
“提得起”常被人稱道,“放得下”則更令人贊嘆。

(轉寄資料來源:Tzou )
一萬個小時的錘鍊,造就真正的專精
莫札特寫出經典的第九號鋼琴協奏曲時,已持續創作協奏曲10年;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早在11歲時,就進行了人生第一筆股票投資交易;英國搖滾天團披頭四在1964年聲名大噪前,至少已做過1200次現場演出;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在上大學前5年,幾乎天天都在寫程式。這些「成功人士」的共同點是什麼?《異數》(Outliers)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Gladwell)認為,「成功最重要的關鍵似乎是準備,而非才能。」成功者都在專業生涯剛起步時,就開始密集練習日後藉以揚名立萬的專業,葛拉威爾將此稱之為「1萬小時的努力」。
愈有價值的能力,必須投入愈長時間
葛拉威爾以心理學家艾瑞克森(K.AndersEricsson)的實驗,說明「勤於練習」的重要。艾瑞克森把一所音樂學院主修小提琴的學生分成3組,研究發現,「可望成為國際級小提琴家」的第一組學生,在20歲前累計的練習時間已超過1萬小時;「可成為一般職業演奏家」的第二組學生,練習約8000小時;至於「只能當音樂老師」的第三組學生,約練習了4000小時。研究人員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真正的專精,必須經過1萬個小時的錘鍊。」
「1萬小時的錘鍊」並非定律,練習時數究竟要抵達多少小時,才能達到真正的專精,也沒有精確、客觀的標準;然而專注、充分地練習專業技能,確實是成功不可或缺的條件。
聯強國際總裁杜書伍曾說,「愈專業化的東西、愈有價值的能力,學成的困難度愈高,必須投入的時間也愈長。」他並以「公車理論」說明培養實力、等待機會的道理:機會是所有人的公車,不會為了獨獨等你一個人而停下來。若在前往車站的路程中閒散緩慢,當公車駛來時,你仍距離車站20公尺,那是絕對搭不上車的;唯有自始至終保持全速前進的人,才能在公車駛來時,游刃有餘地上車。
熱情和毅力,抵禦練習時的孤寂
成功者通常擁有至少一種專業。所謂「專業」就是精通某一個領域,而精通形同「絕對的稱職」。領導學大師華倫.班尼斯(Warren Bennis)在《領導,不需要頭銜》(On Becoming A Leader)一書中,引述作家喬治‧李奧納德(George Leonard)對於「精通」的定義:「精通建立於勤奮不懈地練習,雖然這也是冒險所在……無論是運動、藝術或其他工作,被稱為大師的人,都是無視於別人的想法,熱情地投入他們的天職。」
然而,不懈地練習,考驗的是人的意志力與熱情。杜書伍指出,「練習的過程,彷彿摸索著走過一條沒有盡頭的黑暗隧道,恐懼與懷疑交相煎熬下,人們往往會被逼出放棄的衝動。」
然而,熱情和毅力,是成功者的護身符。他們明白,「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群聯電子董事長潘健成在一支以他的創業故事為主題的紀錄片中提到,當年公司是以「1個月100萬元」的速度在燒錢,壓力雖然大到讓人心慌,但是基於不想解散團隊的不服輸性格,促使他和事業夥伴加速研發進程,以一天16小時、一周7天的拚勁持續地撰寫程式,終於在一年內做出產品,成功研發出全球第一支單晶片隨身碟。
年僅26歲的華裔設計師吳季剛,因為設計的禮服被美國總統夫人蜜雪兒‧歐巴馬挑中,一炮而紅。看似少年得志的他,其實5歲起就喜歡看婚紗、幫洋娃娃設計衣裳,12歲便正式投入大師門下學習服裝設計。面對旁人異樣的眼光,吳季剛在家人的支持下持續地投入,也讓他比多數設計師同儕,足足多練習了10年。
全力投入,理性應變
在1萬小時的錘鍊過程中,有阻力、有挫折、有變數,除了願意投入時間精神、發揮毅力與熱情之外,要建立起真正的專業,還需要「能夠控制感情,以理性行動」。
《成功長青》(Success Built to Last)一書指出,成功的實踐家熱愛自己的工作,所以願意投入大量時間研究;而專注精神和專業知識,則讓他們能觀察到微妙的產業變化,掌握機會。
日本知名企管顧問大前研一則強調,真正的專業是「即使面對環境變化,也能發揮同樣的專業。」在他眼中,鈴木一朗和松井秀喜這兩位傑出的日籍棒球選手,便稱得上是真正的專業人士。相較於許多在美國大聯盟中「敗下陣來」的日本職棒選手,他們兩人即使去到陌生的異地,不但維持住一貫的高水平,甚至還能夠發揮應變能力,研磨出適應當地的新技能。
換言之,真正專業的企業經理人及領導者,即使面臨多變的環境與激烈的競爭,終究還是能夠臨危不亂,帶領組織走上正確的方向,不會讓自己的能力僅限於一時一地。
二十多年前,中美矽晶董事長盧明光在光寶集團擔任中階主管時,可說是公司的最佳救火隊員,子公司只要出現虧損,就會派他去整頓,而他也每次都不負所託,在一年內轉虧為盈。盧明光笑說,多年來在導電橡膠、連接器、半導體、太陽能、車用電子等產業的不敗經驗,總讓許多人以為他是「福將」,希望邀他入股帶來「幸運」。然而他的成功絕非偶然,而是在於「把公司當成生命一般來經營」的投入精神。
《從A到A+》(From Good to Great)一書中引用了一個經典寓言故事:「狐狸知道很多事情,但刺蝟只知道一件大事。」成功的實踐家,多半都具備刺蝟特質,專心致力於能夠點燃他們熱情的「一件事」,憑著努力、毅力與應變力,在專業的路上不斷突破創新。
美國的小學教育
當我把九歲的兒子帶到美國,送他進美國小學的時候,我就像是把自己最心愛的東西交給了一個我並不信任的人去保管,終日憂心忡忡。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學校啊!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放聲大笑,每天至少讓學生玩二個小時,下午不到三點就放學回家,最讓我大開眼界的是沒有教科書。那個金髮碧眼的美國女教師看見了我兒子帶去的中國小學四年級課本後,溫文爾雅地說:「我可以告訴你,六年級以前,他的數學不用學了!」面對她充滿善意的笑臉,我就像挨了一悶棍。一時間,真懷疑把兒子帶到美國來是不是幹了一生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看著兒子每天背著空空的書包興高采烈的去上學,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傷。在中國,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書包就滿滿沉沉的,從一年級到四年級換了三個書包,一個比一個大,讓人感到「知識」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國,他沒了負擔,這能叫上學嗎?一個學期過去了,把兒子叫到面前,問他美國學校給他最深的印象是什麼,他笑著給我一句:「自由!」這兩個字像磚頭一樣拍在我的腦門上。 此時,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為什麼中國孩子老是能在國際上拿奧林匹克學習競賽的金牌。不過,事已至此,也只能聽天由命。
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兒子的英語長進不少,放學之後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圖書館,不時就背回一大書包的書來。問他一次借這麼多書幹什麼,他一邊看著借來的書一邊打著電腦,頭也不抬地說:「作業。」
一看孩子打在電腦螢幕上的標題,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國的昨天和今天》,這樣大的題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嗎?於是我嚴厲地問是誰的主意,兒子坦然相告:老師說美國是移民國家,讓每個同學寫一篇介紹自己祖先生活的國度的文章。要求概括這個國家的歷史、地理、文化,分析它與美國的不同,說明自己的看法。我聽了,連嘆息的力氣也沒有了,我真不知道讓一個十歲的孩子去做這樣一個連成年人也未必能做的工程,會是一種什麼結果?
過了幾天,兒子就完成了這篇作業。沒想到,列印出來的是一本二十多頁的小冊子。從九曲黃河到象形文字,從絲路到五星紅旗……熱熱鬧鬧。我沒贊成,也沒批評,因為我自己有點發楞,一是因為我看見兒子把這篇文章分出了章與節,二是在文章最後列出了參考書目。我想,這是我讀研究生之後才運用的寫作方式,那時,我三十歲。
不久,兒子的另一篇作文又出來了。這次是《我怎麼看人類文化》。如果說上次的作業還有範圍可循,這次真可謂不著邊際了。兒子真誠地問我:「餃子是文化嗎?」為了不耽誤後代,我只好和兒子一起查閱權威的工具書。費了一番氣力,我們完成了從抽象到具體又從具體到抽象的反反覆覆的折騰,兒子又是幾個晚上坐在電腦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專心致志的樣子,不禁心中苦笑,一個小學生,怎麼去理解「文化」這個內涵無限豐富而外延又無法確定的概念呢?在美國教育中已經變得無拘無束的兒子無疑是把文章作出來了,這次列印出來的是十頁,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後面又列著一本本的參考書。他洋洋得意地對我說:「你說什麼是文化?其實超簡單--就是人創造出來讓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樣子,似乎發現了別人沒能發現的真理。孩子把老師看過的作業帶回來,上面有老師的批語:「我安排本次作業的初衷是讓孩子們開闊眼界,活躍思維,而讀他們作業的結果,往往是我進入了我希望孩子們進入的境界。」問兒子這批語是什麼意思。兒子說,老師沒為我們感到驕傲,但是她為我們感到震驚。「是不是?」兒子問我。我無言以對,我覺得這孩子怎麼一下子懂了這麼多事?再一想,也難怪,連文化的題目都敢作的孩子,還有什麼不敢斷言的事嗎?
兒子六年級快結束時,老師留給他們的作業是一串關於「二次世界大戰」的問題。你認為誰對這場戰爭負有責任?你認為納粹德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如果你是杜魯門總統的高級顧問,你將對美國投原子彈持什麼態度?你是否認為當時只有投放原子彈一個辦法去結束戰爭?你認為今天避免戰爭的最好辦法是什麼?如果是兩年前,見到這種問題,我肯定會抱怨:這哪是作業,分明是競選參議員的前期訓練!而此時,我已經能平心靜氣地循思其中的道理了。
學校和老師正式在這一個個設問之中,向孩子們傳輸一種人道主義的價值觀,引導孩子們去關注人類的命運,讓孩子們學習思考重大問題的方法。這些問題在課堂上都沒有標準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們用一生去尋索。看著十二歲的兒子為完成這些作業興致勃勃地看書查資料的樣子,我不禁想起當年我學二次大戰戰史的樣子……。我想,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重複前人的結論往往大大多於自己的思考。而沒有自己的思考,就難有新的創造。
兒子小學畢業的時候,已經能夠熟練地在圖書館利用電腦和微縮膠片系統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種文字和圖像資料了。有一天,我們倆為獅子和豹子覓食習性爭論起來。第二天,他就從圖書館借來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拍攝的介紹這種動物的錄影帶,拉著我一邊看,一邊討論。孩子面對他不懂的東西,已經知道到哪裡去尋找答案了。
兒子的變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國的小學教育。我發現,美國的小學雖然沒有在課堂上對孩子們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但是他們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他們要讓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時間和空間都是他們學習的課堂;他們沒有讓孩子去死記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們煞費苦心地告訴孩子怎樣去思考問題,教給孩子們面對陌生領域尋找答案的方法;他們從不用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去肯定孩子們一切努力,去讚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去保護和激勵孩子們所有的創作慾望和嘗試。
有一次,我問兒子的老師:「你們怎麼不讓孩子背記一些重要的東西呢?」老師笑著說:「對人的創造能力來說,有兩個東西比死記硬背更重要:一個是他要知道到哪裡去尋找所需要的比它能夠記憶的多得多的知識;再一個是他綜合使用這些知識進行新的創造的能力。死記硬背,就不會讓一個人知識豐富,也不會讓一個人變得聰明,這就是我的觀點。」
我不禁想起我的一個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談話。他學的是天文學,從走進美國大學研究所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學位的整整五年,他一直以優異的成績享受系裡提供的優厚獎學金。他曾對我說:「憑課堂上的學習成績拿獎學金,美國人常常不是中國人的對手,可是一到實踐領域,搞點研究性題目,中國學生往往沒有美國學生那麼機靈,那麼富有創造性。」我想,他的感受可能正是兩種不同的基礎教育體系所造成的人之間的差異。中國人太習慣於在一個劃定的框子裡去施展拳腳了,一旦失去了常規的參照,對不少中國人來說感到的可能往往並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 面對需要每個人發揮創造力的資訊社會,面對明天的世界,我們又該怎樣審視這種孕育了我們自身的文明呢?
本文由【李世隆醫師】所提供(轉寄資料來源:潘)
漁夫精神看逆境
文:依潔

在《別用蛋糕釣鮪魚》一書中,主角翁齊藤是一個日本平凡上班族,為要開發出更符合需求的鮪魚保鮮劑,某天突然被上司指派到鮪魚船上實習,他在搖晃、擁擠的船上與大海為伍43天,海上沒有任何紓解壓力的娛樂設施,連唯一能夠安靜休息的床鋪空間也非常狹小,但他卻發現同船的漁夫絲毫沒有焦慮不安的模樣。
面對巨浪不動如山 面對職場風暴一樣態度
鮪魚船出港的第3天,暴風雨來襲,齊藤原以為暴風雨導致作業時間與機會損失,會讓漁夫們感到焦慮,但出乎意料地漁夫們絲毫都沒有流露出焦慮或不安的樣子。
齊藤忍不住發問:「為什麼捕得到鮪魚,或是捕不到鮪魚的日子,漁夫們的幹勁都沒有改變呢?」

輪機長這麼回答:「如果發生好事就開心,發生討厭的事就變得陰鬱。那不就跟動物沒什麼兩樣嗎?人類啊,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的。」

漁夫的一番話提醒了上班族,面對週遭的情境,無論好壞,職場工作者理應培養一種豁達的態度,就像漁夫不會冀望大海每天風平浪靜、每天漁獲大豐收一樣,職場上高低起伏的歷程也不是身處其中的我們所能掌控的,過度在意結果及評價,反而可能為自己帶來負面的影響。
努力不一定有回報 轉個念頭換心境
漁夫說:「今天鮪魚都不上鉤啊!」齊藤問:「努力都沒有回報,有點不好受,對吧?」
漁夫回答:「努力本來就不一定有回報的啊!」
齊藤和大多數的我們一樣,抱持著「努力工作終有回報」的信念,當回報不如預期的時候,我們就會開始質疑世界是不公平的,抱怨老闆識人不明、公司待遇不佳,然後迅速落入情緒低谷。

鮪魚船上的漁夫可不是這麼看待,累積的經驗告訴他們回報不是理所當然的,與其去思考要不要努力,更重要的是去思考努力的方法,把在意回報的得失心拋開,專注於找到更好的方法,不斷修正,讓自已更容易達成任務、受到肯定,才是職場經營的王道。

職場生涯如同大海,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湧,外在環境的變因是無法被掌控的,與其自怨自艾,不開心過生活,不如轉念用鮪魚船上漁夫的精神面對明天,思考如何用比昨日更進步的方式去因應和突破,相信職場生涯也可能有新的局面。

你的辦公室也有這種狀況嗎?蠻橫不近人情的主管、僵化不知變通的制度、枯燥重複的工作內容、待遇不公、升遷沒指望,如果再加上人際間的勾心鬥角,占據我們人生時間的職場生活,簡直就是一齣悲慘的連續劇。我們沒有超能力去停止這一切不開心的事,但其實透過態度、信念的調整,就可能讓職場生活截然不同。
(轉寄資料來源:Cindy)

Thursday, July 15, 2010


提升自我 值得用心感受!!


「周春明」這個名字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可能是陌生的,但是他在計程車界裡面可算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在這樣不景氣且競爭的行業裡面,周春明每月可以有 8-10 萬的穩定收入,您能想像計程車司機這樣的行業,是如何創造如此驚人成績的呢?

周春明做了許多其他計程車司機不同、甚至不願意做的事,他願意付出且願意用心,提供了「差異化的服務」,同時經營了許多「超乎顧客期待」的服務,透過簡單的「顧客關係管理」,來記錄每個客戶的各種資訊,也讓客戶願意把自己交給他,成功的做出「市場區隔」,現在的他.....透過自己的人際網脈,開始經營屬於自己的車隊,將這套成功的經營手法複製到其他縣市的計程車司機身上。

一位運將,曾經是中年失業一族,歷經轉業和自我努力,並在諸多貴人相助之下,創造以下二個「台灣第一」的紀錄:
第一位被商業週刊報導,讓兩百位教授、老闆排隊指名的運將。
第一位應南山人壽等多家知名企業邀請,上台演講後觀眾掌聲如雷的運將。

但在第一光環的背後,他其實是個無比好學、誠懇待人、容易感動,甚至有點雞婆的平凡人,從得意到失意,從失業到轉行再起,周老師不唱高調,最了解一般凡夫俗子的心情和苦悶,願以此書和你分享他打敗景氣的心得。

周春明是誰?

周春明年約50,八年前因為建築業不景氣,他放棄水電工工作,
投入了這個行業,每天開一輛車齡已三年半的福特Metrostar,內裝
有些陳舊,比不上配備GPS、液晶電視的同業,每天從基隆開到
台北,在路上不斷地尋找顧客,在這樣不景氣且競爭的行業裡面,
他靠著差異化的服務,每月可以有8-11萬的穩定收入,在計程車界
可算是異數。



第962期的商業周刊、TVBS 「國民大會」及聯合報等,都對他做
專題報導。他在接受聯合報記者採訪時說:「要坐我的車,最晚
必須一星期前預定,在三月底,他的預約,已經排到五月。」
他有張密密麻麻的熟客名單,包括兩百多位教授和中小企業老闆,
譬如每天忙著在全台灣到處上課的東吳政治系教授劉必榮、
台大EMBA執行長李吉仁,知名學者如石齊平、馬凱、傅佩榮,
曾幫金融業指導禮儀的嚴心鏞。

您能想像計程車司機這樣的行業,是如何創造如此驚人成績的呢?
他自認關鍵在於「感動的服務」。
只有高職補校學歷的他,現在更是許多企業競相邀約的演講者,
從「載大老闆去演講」,到「演講給大老闆聽」,周春明駛出
峰迴路轉的運將人生。


貴人相助

周春明是個能夠接受善意、願意「付出」的人,因而容易得到貴人相助:
1.第一個貴人:大約五年前,一位老闆級客人一上車就告訴他:「有件事我要跟你說,這個行業替代性很高,若沒有做出差異化,很容易被取代。」他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要太太把他的西裝、領帶通通拿出來,並立即戒菸、戒檳榔,徹底改變自己的關觀念與態度。

2.二個貴人:企管公司經理,發現他的工作態度與眾不同,把該公司未來接送企管顧問公司講師到外縣市的長途接送生意全包給他,讓他開始有了穩定的客源。

3.第三個貴人:是當時台大EMBA執行長李吉仁,他也是周春明預約常客,三年前,李吉仁到某財經雜誌演講提到周春明的案例,將周春明服務差異化的案例當成教材,經雜誌報導後,演講邀約跟著上門。後來邀約愈來愈多,從銀行業、壽險業到校園,去年演講高達廿五場。

儘管演講邀約不斷,且報酬高出許多,周春明還是繼續當運將,只是現在改開租賃車,且成立了一個小而美的車隊。



贏的策略
周春明做的第一件和別人不同的事,是不計短期成本,放長線釣大魚。
對一般計程車來說,載客人到新竹、台中,要冒開空車回來的風險,等於跑兩趟賺一趟錢,於是約定俗成,將成本轉嫁給客戶,計價比跳表高五○%。但周春明觀察到這群人,才是含金量最高的商務旅客,為了穩住他們,他只加價一七%,因此交出亮眼成績:工時少兩小時,收入多一倍,我把它稱之為「贏的策略」,更進一步觀察如下:



1.定位明確:將服務對象朝向長程載客服務。
2.差異化的服務:注意顧客需求的「細節」建構起差異化服務。例如:周春明有位固定叫車的林總,車到巷口,林總下車到豆漿店買早餐;幾天後,當林總又要他在巷口停車時,周春明拿出了保溫袋,裡面裝的正是他上次買的早餐內容,把林總嚇一跳「你怎麼知道?」他說,他就是從這些觀察「細節」,建構起差異化服務。

3.建立服務SOP:SOP指的是標準作業程。例如,客人一上車,他會準備好礦泉水、喉糖(因為很多客人都是講師),乘客一上車先問候,下車時他會到右後門為乘客開門。甚至連機場送機,該如何送行,他都有標準做法;「不能說再見,要說一路順風。」如果是送老師到外縣市講課,一上車,也少不了當地名產和潤喉的金桔檸檬茶,這些都是他自掏腰包準備的。就靠憑這些貼心細膩的小動作,讓他靠著百分之廿的熟客,帶來了百分之八十新客人。

4.留意顧客需要:如果是生客,他不隨便搭訕,等客人用完餐後,才會問對方要小睡一下、聽音樂、還是聊天。「從他的選擇,看出他今天心情如何」,如果對方選擇聊天,周春明就會按照事前準備,端出跟客人專長相關的有趣話題。但是政治、宗教和其他客人的業務機密,他知道是談話的禁區,會主動避開。

5.滿足顧客需要:他遇到一位從台北到新竹的客人,對方硬是把一千六的車資殺到一千三,最後在客人同意加兩張國道通行費用後成交,為了賺回兩百廿元,回程以一人一百元載了兩名共乘的女乘客。在他上高速公路之前,到便利商店買了三瓶礦泉水分享乘客,恰好其中一位是某企管顧問公司經理,被他這貼心的舉動所感動,加上車上的交談愉快,這位企管公司經理,便把該公司未來接送企管顧問公司講師到外縣市的長途接送生意全包給他,讓他開始有了穩定的客源。

6.感動的服務:有了固定客戶,他開始提供貼心的愛心餐點,由自己吸收這些成本,這樣貼心的司機服務,開始在客戶的朋友群之間蔓延開來,成了免費廣告。

7. 注意顧客關係管理:隨著客戶越來越多,每個顧客都有不同的習性以及特點,他開始利用筆記本,把每個客戶的「搭車習慣、餐點愛好、喜歡的音樂」以及一些搭乘的資訊進行紀錄,當下次搭在到這名顧客時,就可以依據這位顧客的習性,進行不同的調整,提供這位顧客喜歡的「搭車地點、餐點類別、以及這位顧客喜歡的音樂」。他還有一本顧客關係管理的秘笈,裡面詳載了所有熟客的喜好,光是早餐的飲料,就有十種之多,有的要茶、有的要無糖可樂、如果要咖啡,幾包糖、幾包奶精,都要精確。

8.建立團隊:透過自己的人際網脈,開始經營屬於自己的車隊,將這套成功的經營手法複製到其他縣市的計程車司機身上。在高鐵通車之後,長途承載的旅客開始縮減,但 周 先生的服務隨著高鐵開始升級,當他把顧客在運到高鐵之後,目的地會有另外一位相同模式的計程車司機,在目的地等候著這位顧客,讓客戶無後顧之憂。現在,周春明的客戶多到有七、八輛合作的計程車才跑得完。他的價值不只是一個載客人的司機,開始慢慢變成掌控品質的車隊老闆,他可以轉訂單給專屬車隊。

9.創造驚喜價值:有了車隊,他們能做更複雜的服務。例如:有一次,他載奇異公司的副總詹建興到機場,到達時客人卻忘了帶護照。只剩一小時登機,如果開回去拿,根本來不及,他立即調動在台北的車隊,到客人家去拿護照,再從八里抄捷徑送到機場,在最後一刻送到焦急的副總手上。

10. 俟機吸收新知:而每天接送這些企管顧問公司的專業講師,讓他搭載客戶時,也常常可以藉由聊天的過程中吸取道許多的新觀念,耳濡目染之下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標準作業程序」和「客戶關係管理」的方法;「差異化,就是把服務做到一百零一分,你要做到客戶自己都想不到的服務,才拿得到那一分」 他這樣說著,但只要「超過顧客的期待」,所得到的效果卻遠遠超越那 100 分。

11. 重新定位角色:不是司機,而是問題解決者。

12.目標:客戶越來越多,為了擴大經營,他今年還計畫進大學,念一個服務業的學位。他說:「他的目標,是包下像台積電這樣的大公司,做車隊服務。」

13.轉型脫困:高鐵通車掉了三成,去年九月起爆發的金融海嘯,業績掉五成。他從去年就開始轉型成「計程車觀光導覽」,包裝成台北一日遊的city tour。

14.路線規畫:周春明規畫了三條路線,第一條是忠烈祠—故宮—陽明山,第二條基隆 —九份—金瓜石,還有三峽祖師廟—慈湖及鶯歌,半天包車加導覽收費兩千五百元,他認為計程車觀光導覽的市場非常大。



可資學習之處

1. 他鼓勵失意或失業的人,不要怕壓力,有壓力才有活力,因為「決定是成功的起步,堅持才是翻身的機會」。
2.他理出了「計較是貧窮的開始」,不要費心和顧客計較。

3.提供了「差異化的服務」,同時經營了許多「超乎顧客期待」的服務,透過簡單的「顧客關係管理」,來記錄每個客戶的各種資訊,也讓客戶願意把自己交給他,成功的做出「市場區隔」。

4. 做「客戶關係管理」時,要先想想自己能否先做到這些「感動」。

5.用管理思維,針對每個客戶,做到客戶自己都想不到的服務。

6.周春明認為「差異化,就是把服務做到一百零一分,你要做到客戶自己都想不到的服務,才拿得到那一分。」

7.透過有系統的管理,每個客戶愛聽什麼音樂,愛吃什麼小吃,關心什麼,坐上他的車,他都盡力量身服務。他就像是客戶專屬的私人司機。

以上資料引用林公孚教授的資料整理分享!

Tuesday, July 13, 2010

找一個有苦難的天堂----(劉墉)

「地獄,何必等死了之後?我今生就看到了地獄。」一 位因為非洲國家內亂,而撤館的外交官對我說: 「滿地的屍體,腐爛、發臭,沒有人收;上游泡著屍首,下游就一群難民舀水喝,喝了、病 了,又死在河裡。不敢喝水的人,就喝稀泥,喝了 也是死。」

他深深嘆口氣:「你沒親眼見到,一定不能相信,那真是人間 的地獄。」又搖搖頭,泛著淚光:「可 是就有人不願上天堂,寧願留在地獄。」

「誰?」我問。

「我的非洲女 僕。我說可以帶她到美國,她起先很興奮,但 是接著問能不能帶孩子。她有五個孩子。我說按規定,不能帶,帶她已經不錯了。她居然想都不 想,就說她不要走。我說「妳自己知 道,我們撤館之後,妳活不了多久,為什麼不走?」

她不聽,說孩子不走,她就不走。又嘆口 氣:「我真不懂!我真不懂!」

「有什麼不懂呢?」我淡淡地說:「如果今天有一架飛碟停在你院子裡,下來 一個外星 人,對你說:「來!跟我走,你就可以活一千年,天天過好日子,無憂又無慮,只是妳不能帶你的家人。」請問,你去 不去?」

「不 去。」他很肯定。

「那幾乎可以算是天堂喲!」我逗他:「有四季不凋之花,終年芳香之果,還 有千年的壽命。」

「我 還是不去。丟下我的太太、孩子,永生又有什麼意思?」

「這就對了。你不是也一樣,沒有選擇天堂,而留在這個叫你煩心的人間 嗎?你不是才跟老婆吵過架,又才罵過 兒子,說要把他趕出去嗎?你為什麼還選擇留下來?」

過中 年,就會想到死,想到死了之後會去哪裡,也常讀這方面的書。

有的書上說,死只是一道柵欄,你從這邊走向那邊,先看 到一片青青的草地,再看到城市,好多人在蓋房 子,大家都工作,你也得工作,跟今生沒什麼不同。

也有書上說,死了就是不再有形 體,你飄遊在萬古時空之中,不再有 喜、不再有悲,那是永遠永遠的快樂。

還有書上寫,你可得小心死,當你死了,懸在空中,會 看到各種不同的景象,聽到各種召喚,你要好好選 擇,否則就墜入了「畜生道」。

當然對於死後的天堂、極樂、淨土、彼岸、地獄、 中陰與來生,更有各種說法。

似乎大多數人都嚮往那永生喜樂無比的天堂。我以前也一樣,只是最近我常 想,什麼叫作永 永遠遠的快樂呢?如果永遠快樂,沒有憂愁,又怎麼覺得快樂?

宗教界的朋友聽我說,總會罵我靈性不夠、悟道不足。可 是他們也無法告訴我,什麼是永永遠遠的快樂。如 果快樂的今天之後還是快樂,快樂得沒有盡頭,又有什麼「永生的意義」。

承認自己確實悟道不足。譬如我就不能了解弘一大師,最起碼 我不諒解弘一出家後,當他的妻子千里迢迢地去找他,他為什麼不見?

果是我,我會見。

對!見了之後,可能就丟不開情愛、捨不下情緣,而不能再退隱清修,但是如 同那非洲的女僕,我也不能擱下我的 愛、我的家。

多年來,我總是四海漂泊,每次離開家,看女兒哭成個淚人,我也都哭, 常一路擦著眼淚,去機場。

我常想,像我這樣總是別離的人,為了減少對自己的傷害,最好把情放淡一 些,如果不愛,就不會傷心。

是我也想,不愛、不傷心了,人生還有什麼意思?

如果我們不再愛父母,當然可以不再為他們的年老凋零而感嘆;如果我們不再 愛伴 侶,當然不會為他們的背叛而發狂;如果我們不再愛生命,當然不會留戀今生。

如果我們把今生過得生不如死,當然不會畏懼死亡。

天創造我們,只為要我們日夜頌讚祂嗎?我們把祂看得太差了!祂 無所不能,要整個宇宙頌讚祂都成。祂會那麼愛被奉承嗎?如果你是父母 親,你生孩子,只是為了要他天天頌讚你嗎?

;

我認為上天創造我們,是要我們再去創造,並且享受祂所創造的世界。我們感 祂、頌讚祂最好的方法,就是「載欣載奔地投入這個世界,快快樂樂過一生。」

當然有快樂,就有憂愁。如同有相聚就有別離、有允 諾就有負擔。但這憂愁、別離和負擔, 正帶來快樂、相聚與圓滿。

我也常想,幸虧人會死。

畏懼死,才有宗教; 知道死,才會尊重生命;珍視生命才會把 握光陰;把握光陰,才能有更大的成就。

如果沒有死,明天後面還有明天,就什麼事都不急 了;如果沒有死,舊的不去,新生就沒 什麼喜悅了:如果沒有別離,相聚的時光就不再可貴了。

我甚至感謝自己的漂泊與 別離,覺得它們豐富了我的人生,也維 繫了我的情感。

總有失的傷痛,也總有重逢的欣喜。

我很欣賞《少年維特 的煩惱》裡,夏綠蒂說的:「家庭生活雖 然絕不是天國,但總是一種雞以形容的快樂泉源。」

我也欣賞張愛玲說的:「蒼涼之所以有 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 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

從小到大,我確實經歷了許多華麗與 哀愁。

最近有一天,我提到自己九歲喪父,我那八十九歲的老母突然糾正我:「其實細算算,妳是八歲死了爸爸。」

說:「為什麼過去四十年,我說九歲喪父,妳都不糾正,一直 等到今天?」

她說:「以前你已經夠可憐了,我幹麼還告訴你早一年,讓 你更傷心。至於現在,你如意了,說說也無妨。」

我的女兒馬上就八歲了,我常看著她想「天哪!八歲,多小!我居然能記得那 麼多 父親的畫面。」又有些驚心地想「我可得好好保重,別讓我的孩子那麼悲涼。」

許多老同學,或意外、或生病,已經離開了人世。最 近一個遠房親戚的女兒,正值青春好年華,卻 突然得了紅斑狼瘡症,住進醫院一個多月,還未能清醒。

每次聽到這樣的不幸,都很心 悸。怕自己也有同樣的遭遇。但是人生 在世,誰能預測未來呢?

我常自忖,我這麼注意身體,如果也像父親,天不假年,我 是要氣憤地說「我這樣小心,還得了絕症,老天真沒 有眼睛。」還是該心平氣和地想「我這麼小心,還得了絕症,也就沒話說了」?

去我總認為歷史是最真實的,現在才知道,連當世的人,都不 清楚的事,歷史又怎麼可能真實?過去我也崇拜李白、杜甫、王維、蘇軾,這許 多名士,現在才發現他們如果不是出生在 個讀書的家庭,當了官、掌了權、出了名,就算有天大的才氣,只怕也庸碌一生。所以無 論歷史或社會,都不公平。人生的遭遇,本來就不 公平。

過去我總說「好心有好報」,勸人行善,「圖個善報」。現在我改了,說 「為什麼要圖報?善事本來就該做。如 果有個孩子跑在你前面,摔倒了,你把他扶起來。你會因為心想「善有善報、為善最樂」而去做,還是 當然該做?」

既然人生的遭遇、歷史的定位和世俗的毀譽,都無足計。這世間的許多 「法」,也就只是個框框。真正的「法」應該在 心裡。

如果我做什麼事,都能不負我心,就算有了壞的遭遇,又有什麼可在乎?如同我注意身體,還得病,也便沒有遺憾。

就是我的人生觀——「不負我心,不負 我生」。

我的女兒常看「一休和尚」的卡通影片。大家也似乎 部知道一休是個非常機智的小和尚。

其實一休成年之後,是很受爭議的人。他的禪詩非常狂放而艷麗,尤其他所說 的「佛界易入,魔 界難入」,更被許多人批評。我常深思他的這兩句話,終於了解沒有「魔界」就難有「佛界」,佛界往往要透過對魔界 的突破與頓悟,才能進 入。如同有苦難才有快樂,有戰爭才有和平。

我恨欣賞川端康成評論一休和尚所說的「他向當時的宗教形式反抗,欲使因 戰爭崩潰的人心,重新確立存在的意表,並 使木然的生命得以復活。」

想起《浮士德與魔鬼》中的那句:「我有入世的膽量,下界的 苦難,我要一概承擔。」

這不正是經過「魔界」,而得到「佛」的境界嗎?

將近 五十年了,超乎大家想像的,我經歷了許多心靈的苦 難。在這可悲中如果說還有些可喜的話,應該是我很少怨,覺得事情過了之後,回味起 來,即使是童年,被打進醫院的耳光,都 很美。

它使我把一盞燈看成一片燈海。

記得最近我到馬來西亞義講,旅 途最勞頓的時候,主辦單位的一位朋友 問我「您後不後悔?」我當時一怔,說「有什麼好後悔?是我自己要來的。對!我是可以待在紐約,享 受最美的春天,但那種幸福讓我不安,我 難道就要這樣沒有變化地幸福下去嗎?」我回問她:「妳悔不悔?來這一生,這苦難的一生?」

我們怎麼知道過了一生?

因為我們記得小學時挨的板子、中學時差點淹死、大學時差點病死、失戀時差 點跳樓、工作時差點氣死……我們豐富地過一 生,不是因為有太大的享樂,而是由於有許多苦難,這些苦難在我們的掙扎下,都過去了,且從 記憶中昇華,成為一種「泰然」。

我很平凡,悟道不足、靈性極差。

我居然想,如果有天堂,我寧願尋找一個 ——有苦難的天堂!

Sunday, July 11, 2010

計程車司機


某導演在街邊攔了一輛計程車,坐上車、報了公司地址後,就安靜思索著接下來要處理的事情。

導演曾經有段時間很迷大提琴的音色,覺得那像是男人之間 man's talk的聲音,所以他注意到了司機正聽的是《巴哈無伴奏》,而且一曲聽完竟接著下一曲,可見得並不是「愛樂電台」剛好播放的曲目,而是從車上的CD唱盤播出來的,這引起了導演的好奇。

其實司機早就認出了導演,幾句寒暄之後,司機說:「導演,我跟你說一個我的故事好嗎?」

導演已習慣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把他當多年好友般說故事,而且生來就是一副綠色黨派臉的他心想:「聽故事總比聽政治好吧」,便毫不勉強地答應。

這位司機,大學時曾有一位女友,功課好、氣質出眾,兩人是班上最受矚目的班對。

畢業後,男生去當兵了,女友則進入一家知名外商公司上班,由於表現優異,所以頗受來往廠商的信賴。

男生退伍後,女友為了協助他順利進入社會,便提議自組貿易公司,以她在外商公司迅速建立起的人脈,起頭應該不難。

果然,公司很快闖出一番成績,短短時間內公司便迅速擴張至擁有四、五名員工的規模。


事業有成的他們開始論及婚嫁,這個女友是外省家庭的小孩,每回去她們家作客時,女友的母親總是熱情地親自下廚弄幾樣好吃的家鄉菜招待他,那是本省小孩的他從未嚐過的好滋味。


但是,宛若廉價八點檔似地,男生小有成就之後,就管不了自己。
某一天,公司的大客戶帶著與男生年齡相仿的美麗女兒談生意,見面幾次後,這個女兒便與他發生了關係。

客戶知悉後大為震怒,逼這個男生出面給個交代。

被背叛的女友傷心欲絕卻不為難他,兩人決定分手,公司也拆夥。



男生收拾完自己的東西準備離開公司那天,一向疼他的女友母親進來辦公室、走到他面前,痛心又氣憤地狠狠甩了他一巴掌:「我對你那麼好,煮那麼多好吃的菜給你吃,你...你對不起我!」


不久,男生與大客戶的女兒結婚,並另外成立了一家貿易公司,但是辛苦經營多年,業績卻始終提不上來,勉強撐了幾年後,公司與婚姻一起黯然收場。

失業的他決定開計程車維生,起碼,還是個老闆!

只是沒想到,老天大概在懲罰他,三不五時就會載到過去業務往來的客戶。每回被認出來時,他都感到十分窘迫,有時跳錶135元,客戶塞給他150元後還大方地補一句:「不用找了,留著吃飯吧!」
他心裡嘔極了:「15元連吃碗陽春麵都不夠,還搞得我好像欠他一個人情。」

這麼幾次後,他決定不在台北市跑了,改去桃園中正國際機場當排班司機。

因為他外文能力頗佳,有時外國觀光客便會連續幾天包他的車四處遊玩,收入比一般司機都還好。


有一天,排班的下一輛車就要輪到他載客時,他發現即將搭車的那位女性穿著剪裁優雅的套裝、拉著低調卻高檔的皮箱、一頭短髮襯出她的俐落。

他認出來那是他的前女友。

依然脫俗出眾,還多了幾分意氣風發的神采。

他實在不想讓她看見自己現在開計程車的模樣,但閃也閃不掉,車子只好慢慢滑向了她的面前。

「導演,你知道嗎?當時我真痛恨交通部要求司機在車內放置執業登記證;儀表板旁邊那個我還可以蓋下來,但張貼在椅背的那張,我根本來不及抽走。」此時,他只能祈禱她不會注意到自己的照片和名字了。

一上車,女生交代了目的地後便沒再說話;過了一會兒,她開始講起手機,總共四通,前面三通都是用英文交談。

第一通是打給先生,從對話中,他得知了她現在住在澳洲,先生是一位律師,最近正處理幾個大案子;第二通是打回公司,交代秘書一些待處理的事情,生意似乎很不錯;第三通則是打回家裡,關心女兒在學校發生了哪些事、提醒她要去上芭蕾課,並叮嚀兒子記得寫作業,不要一直玩電腦,還有哪一天有戶外教學,應該準備什麼東西。

他默默地聽著她說話,知道她現在過得很好......。

這時,導演的公司已經到了,導演說:「沒關係,你繼續講。」

第四通電話接通後,她用中文喚了一個名字,那個朋友,他也認識。

他才知道,原來她媽媽生病了,這一趟臨時回國是來探望媽媽,過幾天就會返回澳洲,她還約了那位朋友有空一起吃個飯!

掛上這第四通電話後,差不多也抵達目的地了,他很慶幸女生一路上忙著講電話沒空認出他。

付完帳,女生下了車,男生幫她將皮箱從後車廂搬下來後,她拎著行李離開。

男生坐回駕駛座上,心中百感交集。

此時,女生又回過頭來敲敲他右前座的玻璃。

他將電動窗緩緩降下,兩人終於還是面對面了。

女生溫柔地對他說:「我已經用那四通電話,把這幾年的生活通通告訴你了:我住哪裡、我先生在做什麼、我有幾個小孩、他們幾年級、我媽媽生病了、我這趟回來會待幾天、什麼時候走...而你,怎麼連一句問候也沒有...」

說完,女生轉身離去。

男生怔怔地望著她消失的背影,將車開進一條巷子,停下來大哭一場。

~故事轉述‧吳念真導演 2010/5/7

Saturday, July 10, 2010

故事
阿蟲語錄

令人震憾的0.1

在一場國立大學EMBA、高階企業經理人 的演講中,
提到簡單的數字遊戲:1x1x1x
1
1,乘以十次,答案會變多少呢?
答案很簡單, 當然是「1」啦。

可是──1.1x1.1x1.1x1.1
也就是1.11.1,乘以十次之後,答案會變多少呢?

我 想,答案就不容易算了!
問問學員,有人猜十,有人猜八……正確答案多少呢?
你要不要用計算機算一下? 答案是「2.85…」。

假 如每天進步一點點, 日積月累,
積極、不斷地進步、再進步,
那麼「乘以10次」之後,答案就變「2.85…

可是, 如果每天懶散一點、懈怠一點、沒有目標、無所事事……
0.9x0.9x0.9x0.9
亦 即,「0.9」乘以十次以後,答案會變多少呢?

問 問學員,有人答:「0.8」,
有 人答「0.7……正 確答案是多少呢?

請你親自用 計算機算一下好嗎?

相 信你的印象會更深刻!
答案是「0.31

啊?
0.9」自乘十次以後,會變「0.31」而已呀?
這,就是「積極」與「懈怠」截然不同的命運!

有 人在自我生命中,
加入了「正向」、「積極」、「堅持」、「永不放棄」的因數,
每天努力朝向自己的目標前進,
那 麼,他們的成績就愈來愈亮麗,業績愈來愈加倍!

可是,有些人個偷懶、萎靡、沒有目 標、不願積極行,
那麼他們的命運,可能就是極普通?
甚至是「倒退魯」的景象。

「不跪地,怎能聞花香?」
一名攝影師說:「要拍出花的氣味,就要蹲下、跪下, 以謙卑的態度貼近花朵!」

人,也是一樣, 想要有精彩的人生,就必須以實際行, 積極的用生命來交換!

所以, 「少年時要狂,目標遠大、胸懷天下; 青年時要闖,要勇於行、創新,成為生命的勇敢戰士!」
因為, 「上半輩子不猶豫,下半輩子才能不後悔!」

真的是一題蠻有趣的數學題!

1x1x1
意指,每天一成不變,最終的結果還是1

1.1x1.1x1.1
意指,每天改變或學習一點點, 最後也將聚少成多聚沙成塔。

0.9x0.9x0.9
意指,每天偷懶一點,損失在不知不覺中變大, 競爭力也在不知不覺中消失。

從今日起, 希望大家都能像那1.1x1.1x1.1的數學題一般, 每天改變或學習一點點,你就會成功幸福 ~^^~